查看原文
其他

教练型辅导员:有效倾听和强有力发问!

生涯豆 北森生涯 2022-05-09

本文整理自【北森生涯名师讲堂】第一期:王小丹老师“教练型辅导员的两大核心能力”

教练型辅导员(ECE)是基于教练技术研发的完整课程,今天聚焦其两大核心能力——有效倾听和强有力发问。


社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:从5000年的农业社会,到300年的工业社会,再到现代的网络知识社会。随着社会大背景的转化,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的调整。

 

2000多年前,老子在《道德经》说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这句话对我们现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。

人法地:地是地域环境的特点,比如东南沿海大城市和西部三四线城市,学生特点就显然不同

 

地法天:天是我们所处的国家,当前的国家政策,社会的发展阶段,新的历史时代特点

 

天法道:道是规律,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有规律,孩子的生长阶段和学习特点也是如此

 

道法自然:建立我们的整体观,了解家庭、地域、教育背景,听到孩子背后动机和真实意图

 

和学生的互动中,道法自然实际是让孩子发挥他独特的创造力,唤醒他生命的内在驱动力,让他活出来自己原本的样子。

 

老子讲“企者不立,跨者不行”,踮着脚尖不可能永久的站立,迈起大步想要前进的快,反而不能远行。只有顺应自然顺应规律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发展。

有效倾听


1 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两大类问题


了解大学生成长中存在的两大类问题,在遇到的时候就可以针对性的解决

 

 (1)、 情感与学业之间的困惑

爱情困扰、寝室关系、同学关系、与父母老师的关系等


 (2)、享受和学业之间的困惑

沉迷上网、上课走神、作息不规律、对未来没有想法、不求进取等


2  教练倾听:如何听到问题背后的声音?

三个层次的倾听

 (1)小耳朵听:沟通在各自的维度进行,而没有交融。只听到自己想听的声音,而没有关注对方想表达的声音。它是矛盾冲突的来源。

 

(2)大耳朵听:把我们自己的声音关起来,以对方为中心,听到对方所说的。它能保障良好的沟通。

 

(3)全息聆听:不止听到对方表达的信息,还能感受对方的情绪、状态和背后的意图。它是专业助人者的能力。

3  教练之倾听反馈模型

倾听反馈的三个维度

1、感受情绪

2、事实回放

3、道明意图

 

倾听反馈模型是一种冲突处理模式,其三个维度适用于日常生活中跟任何一个人打交道。

 

2015年,小丹老师在北京机场落地时,行李被航空公司弄丢。还有其他十几个人也都丢了,情绪激动的聚集在柜台。航空公司的处理非常棒。

 

先是好几个地乘人员,拿水递给乘客,让乘客坐下来,说“发生这种情况,任何人都会非常着急”(感受情绪);然后问乘客“您当时的行李托运单单号是多少,我帮您在系统里查一下,看问题出在哪个环节”(事实回放);最后说“非常非常抱歉,让您这么晚还要操心这些事情,我们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,您先回家早点休息,我们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给您送上门”(帮助乘客道明意图)

 

 

有位老师出差回家,发现四五岁的儿子坐在沙发上生气。她坐到儿子旁边,搂着儿子,儿子不让,她就蹲过来面对孩子的脸,说:“宝贝儿,妈妈感觉你现在很愤怒哦。”(感受情绪);说完这句话后,再抱孩子入怀,他就没那么抗拒了,拍着他肩膀问发生了什么(跟楼上孩子玩玩具不小心摔坏了,对方家长要孩子赔800块钱)(事实回放);老师就说“你跟明明玩,不是为了生气的对吧?现在我们来看看怎么能够化解这个问题”(帮助孩子道明意图)

 

当我们跟学生、孩子、家人发生冲突或情绪上的激动时,不要陷在自己的情绪中,要倾听到对方的声音,感受到对方的情绪,从第一层小耳朵听走向第二层大耳朵听。

 

然后是让当事人做一个事实回放,听听他怎样看待这件事的,了解到全面信息和他看中的是什么,愤怒或委屈的原因。

 

而最后的道明意图就进入了最高级别。人们打交道时,都有一个自知或不自知的意图,有些人很清晰明了自己要的是什么,也有些人会被情绪操控,忘记自己的意图,我们要帮助对方道明意图,拿到一个好的结果。

 

除了倾听反馈,ECE或BCC课堂上还有几个其他模型,如快乐三问、闪光时刻、成功五问、逻辑层次等等,都是很好的沟通模型。而这些模型之前,我们先要听到对方真正的意图,真实的诉求是什么。

聽这个字已经说明了我们应该如何聆听,最重要的是: 心要跟对方在一起。一心所在,无所不在,一心所向,无所不能。


强有力发问


1  发问撬动思考的引擎

苏格拉底说:“最有效的教育方法,不是告诉他们答案,而是向他们提问。”发问是和学生互动的一个非常有力的工具。

 

人的大脑像摄像机,而问题是按钮。一个人的发问决定了两个人互动的主要话题,可以撬动对方思考。比如问:“你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”你一定会顺着问题设定的方向来回答问题。

 

管控我们的发问,撬动对方的思考。在哈佛大学有句名言: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,思考问题。”

 

有位老师家有对龙凤胎,吃饭时,老师问了一个问题:“你看这糖葫芦,山楂这么酸,而糖特别甜,有人把他们组合在一起。如果你看到这个对你有所启发的话,这个启发是什么呢?”三个人一顿饭吃了一个半小时,从糖葫芦一直聊到跨界,聊到创新,聊到融合……这就是通过发问来撬动思考。

 

学校有个孩子非常痛苦,不想上学,申请退学回家。老师问道:“你觉得在你的大学生活中印象特别深的,很有趣很好玩的是什么呢?”孩子说了很多很多。老师再问:“如果一个理想的大学生活,你特别愿意待的,那是什么样子的呢?跟我描述下行么?“

 

孩子们在青春期会遇到各种各样我们想不到的问题,想要听到他们的问题,就得发问。倾听来自于发问。


2  发问的两种基本类型

封闭型问题,答案相对比较唯一;开放型问题,答案有不同的回答方式。

 

比如“你今天学习开心吗?”这就是封闭型问题,而“今天在学校里有什么好玩的事儿发生吗?”就是个开放型问题,按动了对方的摄像机。

 

当大脑处于轻松愉悦开心的时候,非常有创造力。所以如果想点燃激发学生,一定要多问问学生的观点。

 

不过,问题本无好坏,关键看你想达到的目的是什么。假如你想让对方打开思想,分享观点,就多问问开放型问题;想直接拿到结果,或让对方立刻行动的话,就多问封闭型问题,比如,“你今天做还是明天做?”。


3 如何问出强有力问题

强有力的问题有五大特征,今天只讲两个特征:通常都问“什么”这类开放式问题;目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。

 

多问 “什么”这类开放式问题

 

多问“什么”,少问或不问“为什么”。因为“为什么”这类问题会让人产生防备,可能编造借口,解释证明,不利于我们拿到结果,而这个时候对方陷于编借口,大脑皮质层也并不活跃。

 

目标导向而非问题导向

 

当我们与学生互动时,心中首先要有谈话目标,知道希望拿到什么样的结果,不断聚焦到正向结果上,不要被学生牵引的忘记了目标,走到阻碍、问题上去。

 

比如学生上课迟到,我们可以少问为什么,直接聚焦目标,如“你能采取什么措施?你希望达到什么状态?”

 

对我们自己来说,聚焦目标也非常重要,2008年小丹老师在上海参加国际催眠课,导师打电话过来,小丹老师说了很多讲课老师不到位的地方,毛病一挑一个准。

 

导师就问:“你在这个课程里收获了什么?”小丹老师说了几句又回到了挑毛病里。导师就问:“你花了多少钱去听?”“19800。”导师问:“他有这么多问题存在,为什么你花钱去听他讲课而不是他掏钱听你讲课呢?”

 

小丹老师突然领悟到:要始终记得自己做事的目的是什么,聚焦目标而不是聚焦问题。我们不是为了挑别人毛病,而是为了收获自己的成长。


结语

所有教练的核心是让一个人点燃梦想,聚焦目标,在日常行为中不断的,一点一点建立信心,一步一步达到结果。

 

佛家有云:“我所讲法是掌上叶,我所知法是树上叶”。今天讲的只是一个小的片段,更精进的话还是要把BCC或ECE的学习应用起来。知识是学出来的,能力是练出来的,格局是修出来的。

 

最后送上和学生沟通时两大万能问题

 

1 任何沟通互动时,可以问“你有什么好的想法?你有什么思路啊?你觉得呢?”

 

2 在所有的谈话后,可以问“刚才我们的谈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收获?我们的交流对你有什么启发?你在这件事情里面学到了什么?”


王小丹

北森生涯特邀讲师

北森生涯全球生涯教练BCC特聘讲师

清华大学职业生涯教练


最新期BCC(成都班)12月15日报名截止

开课日期:12月16-12月20日

报名电话:400-635-6690


扫下图二维码,免费学习下期直播微课

往期精选

围观

生涯发展的最高目标是什么?

ECE

热文

最难被AI取代的10大职业,教师必看!

专家库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